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建设


看之、听之、思之


参加水电三局2019年度技术质量交流会杂记

发布日期:2019-10-24 信息来源:设计研究院 作者:路郑郑 字号:[ ] 分享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刚刚庆祝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水电三局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技术质量交流会。10月15日至16日,90余位来自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电十五局、中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咨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开高速公路江门段总承包部、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电三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及技术与质量管理骨干与精英,齐聚江门,共赴这场技与质的盛宴。

也许是因为江门气候温情,深秋时节,却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心与灵也同时被打开。看之,听之,不由得思之。

首先,从现场观摩开始说起吧。作为一名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每一次走进工地,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豪迈和敬畏之情,这一次也没例外。站在西江边上,看着正在施工中的虎跳门西江特大桥,听着项目技术人员对该工程的讲解和介绍,不禁思如泉涌。技术是工程的核心,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巍峨的大坝、宽广的道路、高耸的楼房,幽深的隧道……每一项工程都是我们手心里的宝,细心呵护、温柔以待。并且时刻都要保持一种昂扬的姿态,“创先(技术先进)争优(品质优良)”,好像唯有此,才能对得起自己那神圣的“工程师”称号。

到了工程现场,发现角角落落都是学问。一粒砂子、一颗石子、一把土壤、一块砖头、一段圆弧、一条焊缝、一个垫块、一台设备、一组数据……你见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是影响这个工程的关键,人、机、料、法、环、测,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是解决工程难题的切入点。到了工程现场,发现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太多太多了,总有一些东西你从来未曾见过,总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被疑问和好奇推动着喷薄而出。

每一项工程也都有他自身的特点,环境、材料、功能、技术条件、资源供应、设计理念等等的不同,注定了每一项工程都会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再多的经验都只能是借鉴,永远无法完全复制。尤其是那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看起来皮糙肉厚,又笨又重,好像坚不可摧,其实内心却是敏感、脆弱而又矫情。施者无心,承者有意。施工过程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脾气大爆炸。即使工人们已经非常的小心翼翼,但他们还是经常蜂窝、麻面给大家摆“脸色”看。冷酷至极,丝毫不带一点儿情面。即使国家及行业标准体系已越来越完善,但那也不过是基准,却不是标准,更不是品质。所以,学习与研究就成为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品质工程,需要的是更加的严格与更多的创新,精益求精,永远的追求。而且还要综合考虑进度、安全、效益、成本等等。所以,我想,一个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定是一个踏实的、耐心的、勤奋的、细致的、喜欢钻研和学习、追求卓越的人,而且心里不仅仅装着钢筋混凝土亦或数字和图纸,还有更多思想与博广、温情与仁厚、责任和担当。

观摩的第二站是综合加工厂。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预应力箱梁。远远看去,好像是准备出征的将士,正严以待阵,一声号令,即可奔赴前线。这是我第一次实地见到梁场。认真脑补着曾经在书本上看到过的那些制梁程序和关于梁、关于预应力张拉等知识,与现场的实物一一进行对比确认,理论和实际再一次完美的进行了对接,心里由衷的感到高兴。我想,这就是现场学习观摩最重要的意义吧,至少对于我是的。

梁场的旁边是钢筋加工厂。走进加工厂,墙上醒目的标语立刻吸引了我。“以百分之百的细致,创百分之百的优良”,匠心超然,在这里熠熠生辉。“留一生安全给自己,送一份平安给家人”,这一条温柔的警示,我在心中默念许多遍,也希望牢牢刻在每个人的心上。

15日下午,交流会发布正式开始。29项技术与质量成果,在发布者们精彩的演讲中透出闪闪的光芒。我想这是智慧的光芒,也是每一位工程人汗水的光芒。静静欣赏每一个成果,视野被逐渐的放大,思维也逐渐被打开,捕捉到了许多新的信息,也有许多的新奇从大脑飞出。“原来是这样!”“还可以这样?”“也许,我也可以这样。”

最让我欣喜与感动的还是我们院的几位交流者。本次交流会中,技术交流共17个课题,评奖前四名,我院刘文锋、王冀忠分获第二名、第三名。质量交流10个课题,评奖前两名,我院的孙素泉排名第一。27个成果6个获奖名额中,我院居然狂揽3个。

作为一名组织参与者,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伙伴们在台上领奖了,而最感动的事情就是看伙伴们在台下一起努力的样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次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开始申报课题到台上交流,这一路,我见证着他们所有的努力与成长。直到汇报的前一天晚上,他们还都在根据白天其他人的汇报情况在“取长补短”,直到汇报的当天早上,当我走进他们的房间,我看到的是他们在自己的电脑跟前演练。以至于我本想在他们登台前再好好强调下上台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汇报技巧,最后只敢在我们几个人建立的小群里简单提下,唯恐给他们太大压力,反而适得其反。后来,他们都告诉我,汇报的前一天晚上,其实他们都没有休息好,唯恐自己汇报不好。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忽然觉得他们都像害怕犯错误的小孩一样。但其实,我知道他们不是真的害怕上台,而是对于任何一件想要做好的事情的敬畏之态。

打开手机,看着他们在台上领奖的照片,再看看我们一起在群内讨论和沟通的内容,我想,这次交流,对于我,对于我们院所有的交流者来讲,也许都早已超出了交流本身的意义.

刘文锋,70初人,测量总队总工程师,应该算交流者中年纪较大者。对于搞技术的年纪较大者,我一向对于他们的PPT制作水平、现场发布技巧、发布时间掌控基本没有什么信心(也许是我的偏见),但刘总却给了我所有的惊艳。他是第一个提交资料的人,而且PPT制作也不错。当他站在台上的时候,姿态谦恭,但掩藏不住丰富的经验和专家级的自信。而最令我惊奇的是我发现他在汇报材料中完美地嵌入了自动计时器,因此,在汇报的时候能够非常灵活自如地掌控着自己的汇报时间。不仅如此,他还告诉我,他最担心自己超时了,所以底下练了很多遍。在那一刻,我发现我被刘总打动了,深深折服在他对任何工作的敬业里面。所以,我在想,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并不是做不好事情,而是我们根本没有用心去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做,我想什么事都不是事。

孙林,95后,一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年轻技术人员。虽然遗憾于差之毫厘未登台领奖,但是他在参加这次交流会过程中各方面优异的表现,让我看到了青春的本能量,看到了他在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我相信,只要他一直保持着这份“初心”,以后的他一定会走向更多更高的领奖台上。

   王冀忠,一位优秀的试验室主任。虽然他的交流材料是临近会前才确定加入,但是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不停的修改,给我发了好多遍,直到汇报的前一天晚上才算正式定稿。他是带着传播新思想的重托与使命来参加本次交流,果然不负众望。

孙素泉,工程缺陷处理中心主任,资深化灌人。虽然PPT有些粗糙,但是他早已将PPT转化为精彩的演绎,声音洪亮,逻辑清晰,给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我们院的几位交流者。虽然只是一次交流会,但是从他们每个人的身上我都看到了许多的闪光点。我想,这也算是交流会的别种意义吧。我们参加的是技术质量交流会,但我们交流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质量,这是一个综合的学习大平台,也是一个展示与发现的大平台。

诚然,这次交流会上我们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反观回望,其实还有许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交流会结束后,几位交流者都总结和分析了这次交流过程中自己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PPT的制作、技术要点的提炼、内容的系统性、汇报技巧等各方面都还待继续提高,并且大家还讨论了其他汇报课题的一些好的与不好的方面。听他们说完以后,我好欣慰。大家都没有因为这次的成绩而自满,而是沉下心在思考不足。我想,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自己的不足,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就一定会扬长避短,做得更好,最重要的是怕不自知。

最后,还有王总与李总的讲话,他们的高瞻远瞩更是让我受益匪浅。透过“技术质量交流会”的大屏幕,我仿佛看到了一条路,一条技术与质量并行的路。我想,这也是我的路吧,我一直都在这条路上。从昨天到今天,从今天还会走向明天。如果说昨天还是在颤颤巍巍地走着,那么今天,我想我已经做好了如何坚定的准备。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