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脉,深耕建疆融疆民生沃土 | ||||
| ||||
在新疆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水利建设始终是关乎发展全局的“生命线工程”。水电三局第四工程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以“建疆融疆”为使命,在库尔干、乌恰、拜城等项目的建设中,不仅筑起了一座座坚实的水利设施,更用责任与担当编织起民生幸福网,为边疆的稳定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水润民生:从“解渴”到“安心”的基础跨越 对于干旱半干旱的新疆而言,“水”是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水电三局第四工程公司的建设者们,首先将目光投向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用上稳定水”的基础工程,用一个个项目破解“水困”难题。 在库车市的乌恰项目现场,一座总库容830万立方米的水库拔地而起。过去,城北水厂因供水能力不足,居民时常面临断水困扰,周边农田灌溉也因水源不稳定而收成波动。项目建成后,通过引水、蓄水、放水系统的联动,不仅让水厂供水保证率提升至95%以上,更让当地的抗旱减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村民们拧开自来水龙头时的安心笑容,田间灌溉时汩汩流淌的清泉,正是“民生优先”最生动的注脚。 同样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托帕项目的拦河坝与溢洪洞如同精准的“水调节器”。过去,恰克玛克河下游的农民总为灌溉用水“看天吃饭”,旱季河床裸露,雨季洪水泛滥。如今,水库像一座“大水缸”,雨季拦蓄洪水防灾害,旱季开闸放水润良田,下游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从60%提高到85%,农户们的收成有了稳稳的保障。 攻坚克难:以技术硬实力筑牢工程根基 新疆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面临着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复杂的多重考验。水电三局第四工程公司的建设者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在一个个“硬骨头”项目中彰显专业力量,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库尔干项目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水利工程,其建设难度堪称“在悬崖上筑大坝”。项目所在的库山河中游河段,高边坡围岩破碎,开挖方量高达数百万立方米,且工期紧、任务重。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部组建技术攻坚小组,创新采用“分层开挖、及时支护”的施工方案,在陡峭的山体间搭建起安全稳固的作业平台;针对冬季严寒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他们引入保温养护技术,确保低温环境下工程质量不打折。2023年4月,工程提前5个月实现截流;2024年7月8日发电厂房提前4个半月实现封顶,2024年12月30日实现下闸蓄水,2025年4月29日首台机组转子吊装完成,8月4日,随着库山河的水流驱动着发电机组发出第一声轰鸣,当清洁电能跨越戈壁接入电网,标志着由水电三局承建的新疆库尔干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从截流到发电的“加速度”,背后是建设者们无数个日夜的技术打磨与坚守。 拜城项目的红旗北干渠工程,则面临着“老渠道焕新颜”的改造难题。原有渠道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35万亩农田的灌溉效率大打折扣。施工团队摒弃传统修补模式,采用新型防渗材料与机械化衬砌技术,让渠道输水损失率从30%降至8%以下。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们在施工中创新“分段作业、错峰通水”模式,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不耽误农田灌溉,最终提前30天完成试通水,确保了当年冬灌顺利进行,用技术创新实现了“工程进度”与“民生需求”的双赢。 织网成势:水网联动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单一工程的效益是有限的,而当大坝、库渠、水网形成联动,便能释放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合力。水电三局第四工程公司在新疆的布局,正是以“点上突破、线上连通、面上成网”的思路,让水利工程成为激活经济、稳定社会的“引擎”。 从宏观视角看,库尔干项目的综合效益更是“一坝带动全域”的典范:每年会为库山河流域的阿克陶县、英吉沙县和疏勒县新增供水量0.69亿立方米,推动库山河灌区的农业灌溉保证率从40%大幅提高至75%,极大地增强农业灌溉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利用水库下泄水量进行发电,每年能够为喀什和克州输送0.85亿度的清洁电能,一座大坝,串联起农业、能源、安全三大领域,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枢纽”。 这些项目,不仅完善了新疆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更在“建疆”的过程中实现了“融疆”的深层价值——通过改善民生条件,拉近了各民族群众的心理距离;通过带动经济发展,夯实了边疆稳定的物质基础;通过技术与人才的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的协同进步。 初心如磐:在时代使命中书写责任担当 水电三局第四工程公司在新疆的水利建设实践,本质上是对“国之大者”的生动践行。从项目选址到施工建设,从技术创新到民生保障,每一步都紧扣国家“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建疆融疆”的战略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程成果。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就地取材、就近用工”,优先聘用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既解决了当地就业难题,又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掌握水利施工技能的技术工人。第四工程公司承建项目施工期间,累计吸收及培训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1000余人,实现了“建设一个项目,留下一支队伍”的长远效益。 从解决“喝水难”到助力“产业兴”,从保障“粮食稳”到守护“家园安”,水电三局第四工程公司用一个个水利工程,在新疆大地上写下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答卷。这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国家力量在边疆建设中的具体彰显——以水为纽带,连接起发展与民生、稳定与繁荣,让新疆的每一寸土地都因水的滋养而充满生机,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来,随着更多水利工程的落地,新疆的“水网”将更加完善,“建疆融疆”的根基将更加牢固。而水电三局第四工程公司的建设者们,也将继续怀揣初心,在边疆的沃土上续写更多与水有关的奋斗故事,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更多“水利力量”。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