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脚下显担当——水电三局驰援西藏定日县抗震救灾纪实


发布日期:2025-01-14 信息来源:党委工作部 作者:张锐 字号:[ ]

“天黑之前,一定要让灾区群众搬进保温活动板房!”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定日县,正在进行着一场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搏斗的救援行动。

水电三局应急救援队扛牢政治责任,继承“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秉承“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经过持续不懈奋战,圆满完成了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30套保温活动板房的搭建任务。

1月9日,首批20户共107名受灾群众从临时安置帐篷搬入保温活动板房。水电三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为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贡献了央企力量。

星夜驰援 凝聚三局力量

1月7日9时5分,一场6.8级地震瞬间打破了日喀则市定日县的安宁。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

地震无情,央企有爱。水电三局党委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迅速投入人力物力驰援定日县抗震救灾工作。水电三局党委第一时间精心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具体工作,决定捐赠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用于专项支援定日县抗震救灾工作,安排西藏公司积极对接属地政府、相关单位等,协调人员、物资等各类资源,迅速投入抗震救灾。

人员调配、协调物资、运输方案,一系列具体工作立即全面铺开。

为切实履行好驻藏央企的社会责任,在水电三局的统一部署下,西藏公司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具体工作,并面向广大职工发出爱心捐款倡议书。

披星戴月,驰援定日。1月7日晚21时,西藏公司救援物资装车完成,救援队一行15人连夜从拉萨出发,奔赴定日灾区。

车灯划破长夜,信心凝聚力量。“同舟共济,央企担当”“紧急驰援,共克时艰”“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一句句温暖而有力的标语,是温暖的爱心,是充足的信心,更是水电三局坚定的决心。

“根据灾情实际情况,按照当地政府安排,水电三局紧急调拨了1台随车吊、1台挖掘机,就近联系采购了30套集装箱式板房、30套电暖器,以及米、面、油、新鲜蔬菜等生活保障物资,全力支援地震灾区。”水电三局西藏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齐琦说道。

长途跋涉600多公里,水电三局救援物资于1月8日上午7时到达定日县。在与当地政府对接后,水电三局被派往受灾严重的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

“虽然我们不能去灾区一线参与救援,但是我们可以传递爱心和信心。”与此同时,位于拉萨的水电三局西藏公司总部开展了爱心捐款活动。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我捐50元,我捐100元……”,西藏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纷纷将自己的爱心投入募捐箱,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52名职工爱心捐款共9020元,所有善款将通过绿色通道汇款至慈善组织专用账号,用于灾区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坚定信心,传递爱心,点亮希望,水电三局为守护雪域高原汇聚力量。

分秒必争 见证三局速度

定日县,位于日喀则市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的珠穆朗玛峰脚下。古荣村,位于定日县长所乡北部,是此次地震受灾较严重地区。

通往古荣村的道路时有塌方、断裂等情况发生,影响车辆通行,水电三局救援队克服诸多困难安全顺利抵达。经过全方位了解,全村房屋受损严重,受灾群众暂时住在政府搭设的临时帐篷里。伴随着灾区余震不断,夜晚气温骤降,临时安置帐篷的条件非常有限,急需搭建御寒条件更好的保温板房。

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水电三局救援队马不停蹄地开展卸车、发放物资、板房选址等工作。1月8日晚19时,水电三局救援队启动首批板房搭建工作。

古荣村海拔4300米,白天气温在2℃左右,夜晚最低气温零下20℃左右,加上高原缺氧、风沙较大,这些都给夜间施工带来了不少挑战。

随着活动板房从平板车上一个个卸下,各项施工全速推进。场地平整,固定吊点,复查吊钩,吊装现场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温暖的庇护所。

雪域高原的夜,寒风如刀、凛冽刺骨。当晚,水电三局成功搭建完成9套活动板房,距离目标还差21套。由于夜间光线较差,风力过大,气温骤降,施工条件越来越差,为了确保安全,队员们决定天亮再战。

1月9日一大早,队员们便开始了活动板房的搭建工作。“吊装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尤其是四个吊点、吊钩的复查,检查确认挂好后再起吊,吊装移动区域严禁站人。”施工前,队员们将安全提醒传达到每一名施工人员。

水电三局西藏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齐琦向现场采访的记者介绍道:“每间板房都带有保温层,采用阻燃材料制作,自带线路,只需要外部接入电线就可以照明、取暖。每间房屋面积为18平方米,可容纳4到5人,设有折叠床、桌子等,我们还为每间房配备了一台功率2500瓦的电暖器。”

全力以赴,分秒必争。现场施工人员有序忙碌着,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工作着,随着吊车、挖掘机的精准操作,指挥员、安全员、作业员的默契配合,一个个活动板房逐渐搭建完成。据现场记者计算,在大型设备的帮助下,搭建1间板房大概用时10分钟。望着搭建好的板房上“中国水电三局捐赠”的字样,队员们更是充满了斗志。

12时许,根据现场统一安排,水电三局已经搭建完成的活动板房要率先发挥作用了。这里将作为现场志愿者临时做饭的场所,为受灾群众提供用餐。

“还剩最后10套!大家再加把劲!”队员们相互鼓励着。

使命必达 彰显三局担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看着住在帐篷里的灾区群众,水电三局救援队员们心急如焚。施工进度还得加快,工序衔接还得更加紧凑,安全施工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

施工现场的风没有变小的趋势,高寒缺氧的情况时有发生,随之而来的余震更是不断。据新华社消息,截至1月9日15时,定日县地震共计监测到余震1211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33次,最大余震4.4级。

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施工过程中,西藏蓝天救援队、兄弟施工单位等应急抢险队伍协助水电三局共同完成安装作业。16时42分,在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最后一个板房搭建完成,队员们都长舒了一口气。历时近21个小时,30套活动板房搭建任务圆满完成,他们用不懈努力在雪域高原创造了“三局速度”。

央企担当,使命必达。随着水电三局捐赠的30套集装箱式板房顺利移交给当地政府,同时也标志着水电三局此次抗震救灾任务圆满完成。

水电三局奋力扛起央企责任与担当,上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队员们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确保了救援任务的顺利进行,不仅彰显了水电三局快速响应能力和高效执行力,也体现了水电三局在关键时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水电三局救援队员们奋战的身影多次出现在记者的镜头中,救援工作受到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网、西藏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对外展现了水电三局的央企担当和良好企业形象。

救援任务虽已完成,央企使命牢记心间。水电三局西藏公司选派工作人员分别参加了西藏住建厅、中国电建西藏分公司组织的房屋安全检测评估工作,后续也将根据统一安排积极参与灾后重建阶段各项工作,为抢险救援、灾后重建贡献更多央企力量。

电建大爱,希望永在。待到春暖花开时,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定日县,那美丽的格桑花,定会漫山遍野、迎风绽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