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映匠心——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海阳核电试验室创新攻坚侧记 | |||||
| |||||
海风习习,海浪悠悠。浪花正以亘古的节奏亲吻着礁石,海天交界处的熔金落日正将粼粼波光织成红色锦缎。在黄海之滨,水电三局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海阳核电试验室的建设者们砥砺奋进十七载,以“拓荒牛”“老黄牛”的勤劳坚韧,在核电试验检测领域闯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海阳市位于胶东半岛南端,因地处黄海之阳而得名,核电是海阳市的支柱产业。十七年间,数百名员工在海阳核电试验室留下奋斗的足迹。面对挑战与机遇,他们从试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调试,到技术攻关、标准化建设,付出了辛勤与努力,凝聚了智慧与汗水,展示了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核电试验检测领域的技术与实力,也擦亮了勘测设计研究院试验检测的金色名片。 敢闯敢干勇担当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时钟拨回到2008年,水电三局中心实验室(现陕西正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标山东海阳核电厂一期工程土建试验室设备采购、安装及运行管理项目,并作为该工程唯一的土建试验室,负责包括常规岛、核岛和BOP厂房工程在内的所有检验试验工作,标志着水电三局中心实验室成功跻身核电工程项目。 山东海阳核电厂位于海阳市,核电厂规划建设容量6×125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厂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建设2×125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该核电厂是第三代核电技术中的一种,采用的是一种“非能动型安全技术”,这一技术被公认为是当时最安全、最先进的核电技术。 作为跨入核电领域的首秀,这不仅是勘测设计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的战略号召,更承载着水电三局企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水电三局中心实验室曾经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澜沧江景洪水电站、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京沪高速铁路等大型、特大型工程从事试验检测工作,有着雄厚的工程质量检测控制和试验室标准化运行管理经验。 先行先试,敢闯敢干。项目前期就遇到了两个难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标准差异和参照美国技术标准的语言差异。 试验室团队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突破了语言和技术上的阻碍,大量搜集和翻译了美国ASTM标准,并组织人员逐一列出中国标准与美国ASTM标准在检测上的差异对照分析表,为建设单位提供了齐全的检测项目资料。针对该项目大量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提出三峡、景洪等工程自密实混凝土填充能力、抗分散能力和钢筋通过能力的研究成果和检测技术,打消了专家组对自密实混凝土试验和评价方面的担心。 事虽难,做则必成。正是凭着这股敢为人先的拼劲,海阳试验室团队在短短15天时间内就完成了1640平方米房屋改造和装修,用97天完成了试验室建造,创当时国内同类工程建设速度最快纪录。项目团队正是凭借出色的专业技术实力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和信赖,在业内树牢了试验检测专业的优秀口碑。 知重负重凝匠心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知重负重。 十七年间,试验室团队始终坚守“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土建试验等基础工作中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为海阳核电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坚实可靠的质量保障。 核电建设领域特别重视核安全,而核安全的基石是核质保。试验室团队树牢“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意识,强化核安全责任意识,为满足核建设领域的质量控制与检验的需要,试验室全体员工认真学习相关规范标准,并聘请专家进行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证书,使项目的核质保工作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得到了业主和管理方的认可和好评。试验室连续多年高质量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业主、设计等单位发来的多封表扬信及荣誉证书,高度肯定了试验室团队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全过程管控能力和风险预控水平。 精益求精、严格苛刻的工匠精神,正是海阳检测人的匠心所在。试验室团队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大力培养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团队坚持开展“老专家、岗位骨干带培新入职员工”活动,充分发挥师带徒“传、帮、带”作用,并通过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及综合工作表现评估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建立档案为人员发展提供依据,促进人员专业成长与试验室整体水平提升。 在山东海阳核电建设现场,“较真”已成为全体参建者的精神烙印。面对核电工程高标准要求,海阳试验室以“三个极致”为行动准则:知识盲区必以沉浸式学习补足,技术疑点必通过跨专业协同攻关,质量争议必经全维度论证闭环。 正是这种将“较真”精神融入全链条质量管控的执着,试验室团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核电土建工程的各项试验检测任务。据统计,试验室累计进场工作119人,为设计研究院培养输送了大量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成为设计研究院尤其是核电工程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知重负重,知难克难,水电三局试验检测人员的工匠精神赢得了业主的肯定。2022年5月,水电三局顺利签约山东海阳核电3、4号机组(二期)工程建设土建试验室的管理、运行合同。 同心同德谱新篇 在核电建设的时间长卷里,总有些特殊的坐标值得铭记。自2008年首次实施一期工程1、2号机组试验检测工作,至2025年核电技术全面落地,海阳试验室人员用十七载春秋书写了一部核工业版《人世间》。百余名技术人员接力攻克各类设备调试难关、技术攻关、标准化建设、智能化升级等工作。2008年,当首批技术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站匀质性和关联性试验时,或许未曾预见,他们研发的《AP1000核电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成果,将在两年后摘得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的QC成果二等奖证书上,仍能触摸到当年攻坚的温度:研发《降低海工预拌混凝土强度离差系数》成果,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从4.96降至3.12;主编的电力行业标准《发电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1448-2015),2015年由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自密实混凝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三等奖,这些从试验间走向工程实践的创新,正在编制核电领域的“绿色密码”。 海阳试验室团队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始终不忘作为试验人的初心,积极、认真、严谨地完成各项试验任务,赢得了国家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业主单位等各方的肯定与好评。 十七载光阴,使多少懵懂青年步入不惑之年,又使多少中坚力量两鬓斑白。在这美丽的黄海之滨,多少次海上生明月,多少次潮涨又潮落,黄海见证了他们的努力,明月见证了他们的付出。 现场就是市场,履约铸就品牌。海阳试验室团队在做好核电站土建工程试验服务工作外,积极承接项目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外委试验检测管理等工作,开拓相关市场业务。凭借海阳核电工程的良好履约,水电三局又相继承揽了广西白龙核电项目1、2号机组工程土建试验检测、国家电投江西核电天红科技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进一步扩大了水电三局在核电试验检测领域的品牌知名度。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水电三局勘测设计研究院将坚定服务于国家核电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贡献三局力量。 黄海之滨的落日余晖很美,有时在傍晚下班回宿舍的路上,能看到太阳缓缓落入海平面,橙红色的云霞染红了半边天。可是很多时候,海阳检测人都会错过这样的美景,他们或在精心检测、或在整理数据、或在攻关技术难题,但是没关系,茫茫大海会见证这一切,这就足够了。潮声依旧,而奔涌向前的,何止这片海湾的浪花……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