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向6.30冲刺:七里河项目建设者的逐日征程


发布日期:2025-04-23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冀凤 摄影:李文杰 字号:[ ]

四月的郑州,春风中裹挟着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的气息弥漫在七里河项目现场。轰鸣的机械声、此起彼伏的指挥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乐章。为确保6月30日汛前德惠街桥、泰和路桥顺利通车,一场争分夺秒且注重成本控制的攻坚战在这里正式打响。施工现场的网格化管理,就像精密的齿轮一样,推动着这场战役高效运转。

七里河项目把整个施工片区划分成四个责任单元,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专人负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管理者们穿梭在各个网格之间,实时掌握现场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协调解决。德惠街桥与泰和路桥施工现场作为重点网格,管控更加严格。在这里,每一根钢筋的铺设、每一方混凝土的浇筑都在严格监管下有序推进,项目团队在设备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在桥梁桩基施工时,项目团队结合项目地质情况,发现存在部分砂层、流塑淤泥层。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把优化施工工艺作为降低材料超耗的关键措施。对于像砂层、流塑淤泥层这类易塌孔地层,采用钢护筒跟进工艺,确保护筒下沉深度达到桩径的2倍及以上;同时,合理调配泥浆比重,大大提高了护壁效果,有效降低了塌孔风险,从而减少了材料超耗。此外,项目团队还精确计算材料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根据混凝土面上升的实际情况,精准计算并报出后续所需浇筑方量,避免因掐方不准确而造成混凝土超耗。

通过这些努力,桩基混凝土施工材料超耗率成功降低了5%~10%,为项目节省了相关费用。在其他施工环节,项目团队同样严格执行定额领料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杜绝材料浪费现象。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完全穿透云层,班前教育就在各个班组有序开展。安全规范、操作要点、当日任务,班组长们反复叮嘱,尤其是针对德惠街桥桥墩加固、泰和路桥路面基层施工等关键环节,更是强调得细致入微。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工友们的关切与责任。班前教育结束后,早班会准时召开。项目部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参加早班会,大家围绕德惠街桥与泰和路桥的建设进展展开深入讨论,汇报前一天的工作成果,商讨当天的工作计划,为新一天的施工明确方向。

白天的施工现场,烈日高悬,热浪滚滚。建设者们头戴安全帽,身着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坚守在德惠街桥与泰和路桥的工地上。在德惠街桥施工现场,塔吊的吊臂来回挥动,精准地将建筑材料吊运到指定位置,工人师傅们熟练地绑扎钢筋,为桥墩浇筑做准备;在泰和路桥施工现场,除了紧张进行的桩头破除工作,还有工人在周边协助清理废料、检查破除效果,确保施工流程紧密衔接。他们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一心争分夺秒推进施工进度。他们深知,这不仅是在与时间赛跑,更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夜幕降临,城市渐渐进入梦乡,七里河项目工地却依旧灯火通明。探照灯把德惠街桥与泰和路桥的施工现场照得如同白昼。建设者们开启了夜间施工模式,在德惠街桥,他们打着手电筒检查桥梁钢结构的焊接质量,在灯光下调试桥梁伸缩缝装置;在泰和路桥,施工人员借助照明设备继续进行桩头破除作业的收尾工作,仔细检查桩头破除后的平整度和完整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夜晚的风虽然能带来一丝凉意,但吹不散他们的疲惫,也吹不灭他们心中的执着。机械的轰鸣声、工具的敲击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仿佛在诉说着建设者们的坚守与付出。

为了确保德惠街桥、泰和路桥能在6月30日汛前顺利通车,项目部大部分人员主动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中。他们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心中只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在他们看来,6月30日汛前通车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对城市、对郑州人民的庄严承诺,这关系着城市交通的顺畅和汛期的安全。

班子成员们以身作则,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他们频繁往返于德惠街桥与泰和路桥施工现场,深入各个施工区域,及时协调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建设者们并肩作战。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白天,还是万籁俱寂的夜晚,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在他们的带领下,整个项目团队紧紧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6月30日汛前通车的目标,如同高悬的明灯,照亮着每一位建设者前行的道路。在网格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下,在全体人员日夜奋战、坚守奉献的努力中,七里河项目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德惠街桥、泰和路桥通车的目标稳步迈进。同时,项目团队通过在设备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两座承载着建设者们汗水与梦想的道路桥梁,将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市民的出行和汛期安全保驾护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