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以书为阶,筑就水电人的精神江河


发布日期:2025-04-24 信息来源:制造安装公司 作者:李可心 字号:[ ]

四月的空气里浮动着油墨与纸张的清香,世界读书日悄然临近。这个始于1995年的文化节日,对于水电三局的职工们来说,像一座无声的桥梁,连接着每一位同事。阅读,它更像是生活里一扇半开的窗,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能瞥见不同的风景。

项目部的营地宿舍中,工程师在安全帽旁摊开卷边的技术手册;午休的咖啡厅角落,有人翻阅轻型纸质书;深夜的台灯下,有人戴着耳机聆听有声书。这些零散的阅读时刻,构成了特有的精神栖息地。就像水电建设者习惯在转场途中听行业播客,都市白领在地铁背单词,阅读逐渐演变成一种更自由的生活节拍。

在数字时代,阅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电站工地的技术员用手机读电子文档,城市白领摩挲着再生纸的细腻纹理,通勤族依赖有声书填充碎片时间。这些不同的选择之间没有高下之分,就像水电调度需要精准计算,诗歌鉴赏讲究意境体悟,都是对生活滋味的个性化探索。

当水电设计图与工程进度表铺满办公桌时,建设者依然会在专业领域之外保留一片阅读自留地。项目经理可能在水利史专著里发现施工管理的当代启示,设计师从地质散文集中捕捉生态保护的灵感,程序员通过哲学随笔理解代码世界的底层逻辑。这些看似无关的阅读,往往成为突破思维边界的杠杆。

工地会议室的茶歇时间,技术员们交换的书单正超越混凝土配比手册的范畴。有人分享水利工程名人传记激发斗志,有人推荐悬疑小说缓解压力,有人探讨新能源科普读物中的未来图景。这种非正式的阅读互动,让轰鸣的施工现场也流动着超越工程进度的思维火花。员工宿舍的书架上,可能同时立着新到货的《水力发电系统优化》和翻旧了的《瓦尔登湖》,水电工程师的应急背包里,电子阅读器与防水笔记本永远占据固定夹层。我们不必为“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焦虑,那些等待被打开的书本,就像随时待命的智囊团。阅读清单不必成为人生必做的功课。有人今年想攻克三本工程力学专著,有人计划重读大学时代的《水经注疏》,有人只想随手翻看旅行摄影集。这些目标都值得尊重,就像大坝浇筑需要严格流程,溪流润土讲究自然渗透,阅读的本质始终是私人的精神体操。

苏轼曾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水电人而言,书籍不仅是案头的文献,更是与江河对话的语言。当我们翻开一本专业著作,触摸的是前辈工程师的经验脉络;当我们品读一册人文经典,感悟的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东方智慧。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殊节点,愿每一位水电建设者以书为阶,在墨香中筑牢技术的根基,在文字里涵养人文的情怀,让精神之河与工程之江共同奔涌向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