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显成效 河道安澜水长清——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4-12-25 信息来源:三公司 作者:冉倩 字号:[ ]

寒冬凛冽,风如冰刀,在一片萧索之中,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施工现场,几台大型挖掘机轰鸣摆臂,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在工人与机械的配合下,投料、选石、砌筑一气呵成,新修建的堤坝不断向前延伸,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饱含美好未来期许的河道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冬季气温低,是传统意义上的建设项目“淡季”,可在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抢抓冬季河道枯水期的黄金施工季的施工机会,全面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榆溪河畔碧水微澜、绿满两岸的美好憧憬将会变成现实,化为榆林市人民生活中真切可感的日常,成为榆林市最靓丽的风景名片。

勠力同心,吹响惠民号角

榆溪河发源于榆林市榆阳区北部的毛乌素沙地南缘,全长约106公里,是榆林地区的母亲河,孕育了这片土地的文明与繁荣。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与经济的发展,河道淤积、水质污染、生态退化以及防洪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治理黑臭水体,实现工程防洪治理整体化、截污最大化、两岸景观化、沿岸生态化,这是时代的呼吁、人民的期盼。”榆溪河项目经理闫建忠说到,这就是榆林市民最迫切的愿望。

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旨在全面提升榆溪河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强其防洪减灾能力,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型水利生态工程。

榆林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2024年4月项目实地考察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项目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努力使榆溪河成为居民休闲的生态长廊。

使命在肩,责任在手,厉兵秣马,全力推进。榆溪河项目部紧密团结,协同作战,汇聚成一股强劲且磅礴的合力,于榆溪河之畔掀起了一轮如火如荼、气势恢宏的综合治理工作热潮,奏响了一曲守护生态、重塑山河的激昂乐章。


水利建设,筑牢安全堤坝

治水安邦,兴水为民。榆溪河作为榆林市的重要防洪通道,其水利工程建设关乎城市的安危,在综合治理工程中,水利设施建设占据着重要地位,旨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持续改善河道行洪排涝条件,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一河一策,吹响治理冲锋号。在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中,为了有效应对复杂的河流环境和多样的治理需求,项目团队采用了生态种植框型护岸、防洪硬质型护岸、缓坡亲水型护岸三种护岸形式,并结合防洪堤建设、河堤路建设、景观提升节点、截污纳管、河岸滩地绿化、生态修复、智慧化管理共七种科学的治理方法,对榆溪河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治理。

城水相融、人水和谐。通过对河道采取因地制宜、护岸固堤的治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河岸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市民的休闲体验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成果不仅为榆林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也为其他地区的河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雨绸缪,以练备战。榆溪河项目部邀请榆阳区水利局领导以及监理在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防洪度汛应急演练,模拟了面临强降雨条件下处理河道险情的过程。演练过程中,所有人员及时到岗到位,按照职责分工有序开展现场安全警戒、现场围堰抢险加高、疏通排水渠、抢救伤员、调运物资等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开展防汛抢险工作,为打好汛期水旱灾害防御攻坚战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


生态修复,重焕河流生机

治理是基本,恢复生态才是最终目的。生态修复是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项目团队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致力于恢复榆溪河的自然生态系统,水清、岸绿、景美、面洁的榆溪河画卷已徐徐展开……

做水污染防治“减法”。多年来,由于泥沙淤积与垃圾堆积,榆溪河河床抬高,水流不畅。河道整治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截污,确保水体清澈,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恢复两岸的环境生态。项目采用先进的清淤设备与技术,对河道内的淤泥、杂物进行全面清理,累计清淤量达数十万立方米。

构筑生态基底,链接城市绿脉,激发河湾共生。项目团队依据河流的生态特性与水位变化,精心构建了多层次的植被缓冲带。从常水位以下的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群落,到常水位以上的湿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群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过渡带。菖蒲、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在水中摇曳生姿,它们不仅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还为鱼类、两栖类等水生动物提供了觅食与繁殖场所;而岸上的垂柳、紫穗槐、狗牙根等植物则起到了稳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为鸟类与昆虫提供了栖息与繁衍的家园。

以水为“笔”,绘就生态画卷。为了进一步提升河流的生态自净能力,工程中还建设了多座人工湿地。这些人工湿地犹如一个个“天然净水器”,通过物理沉淀、生物降解以及植物吸收等多种作用机理,对流入榆溪河的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河水,水质明显改善,清澈见底,部分指标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为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有力保障。


勇担使命,尽显央企风范

惠民承诺声声入耳,治理行动铿锵有力。一面面彩旗风中飘舞,一台台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一辆辆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榆溪河两岸情况复杂,尤其是各种管网交错,施工难度大。项目部强化施工组织,坚持工程进度和质量两手抓、两不误,相互衔接、平衡推进;施工中充分考虑沿岸群众的出行,最大限度地留出市民出行通道,把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项目紧盯建设目标和时间节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放开步伐奋力行。在机声隆隆的无数个昼夜里,他们战严寒、斗酷暑,严管理、抓质量,风雨无阻向前推。在工程建设中,紧绷污染防治这根弦,洒水抑尘,雾炮全开,黄土遮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六全”标准等扬尘治理措施,坚决打赢扬尘治理攻坚战。

多管齐下,统筹推进。项目部将目标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单元项目,建立台账,定目标、定人员、定时限,卡死时间节点,完成一个消掉一个,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感情在一线融合、标准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真正把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0月15日,刘千河段完成所有生态框混凝土基础施工,左岸下游段完成雷诺护垫安装工程。

11月6日,青云沟段完成所有生态框混凝土基础施工。

12月4日,右岸上游段完成浆砌石砌筑工程。

群策群力,构筑坚强堡垒

“担当”“奉献”是参建人员说得最多的词语。项目总工程师王中振说,每天他沿着工地至少走七、八公里,遇到问题当场解决。河道地势高低、清淤时下挖多少,都要做到心里有数。

搭建红色阵地,凝聚队伍力量。在工程建设中,由党员领导班子牵头带队,聚焦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和痛点,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工人先锋号”,重点抓梗阻疏通、抓协调推进、抓节点落实。在他们的带领下,项目建设热潮持续高涨,多项节点目标均提前实现。

质量赢得口碑,诚信铸就品牌。项目部收到了榆林市榆阳区水利局发来的一封表扬信和两张奖状,并授予项目部“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和“2024年度安全生产优秀项目”两项荣誉称号,项目经理荣获2024年度“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项目部全体成员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榆溪河综合治理项目部工作成效的高度认可。

引水之处,富国兴民;傍水而居,生机无限。项目部利用丰
富的水资源,打造宜居乐业的心灵栖息地,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榆溪河依水而做的文章定将渐次展开,风生水起。



【打印】 【关闭】